第三百九十四节 压力重重的宰相(1 / 2)

大国崛起1857 狂人阿Q 4469 字 2017-01-04

,。

陈芝廷带着龙元喜和伍崇曜坐在朱敬伦的书房里,这里是过去的广州巡抚衙门,朱敬伦的皇宫定在两广总督府,但是那座府邸英法联军攻打广州的时候就炸毁了,现在已经找人清理废墟,但要住进去还得好一阵子,所以朱敬伦这个皇帝显得有些寒酸。

陈芝廷有些拘谨,尽管他跟朱敬伦已经很熟悉了,在朱敬伦经营新安的时候,他就跟随朱敬伦了,可是过去的陈芝廷更是以一个乡绅,一个举人,一个手下的身份跟着朱敬伦的,但现在他是以一个宰相的身份面对一个皇帝,这种新的身份,哪怕过去了半年天气,他依然还无法做到从容。

不从容,是因为他始终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,他始终觉得自己不合格。

他爬升的速度太快了,这跟朱敬伦手下实在是没有人才储备,才不得不不断的破格提拔官员有关,感情上陈芝廷是感激朱敬伦的,这是知遇之恩,对于一个文人,恩莫大于此,可正因为这样,他就更是不安,朱敬伦恢复宰相制度,还让他当宰相,这是将国家托付给他,可是他觉得自己实在是做的不好。

陈芝廷缺乏经验,他自己都明白,他最大的执政经验,就是跟随朱敬伦经营新安的时候,可那时候他职位是县丞,虽然朱敬伦放开手让他管县政,他的经验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县令,

即便是这个县令,他当初主要扮演的,还是一个拖后腿的。

朱敬伦想尽办法在洋人、广東文官集团和当地乡绅几大势力之间玩平衡,才在新安建立了一些重要的基业,比如修建了兵工厂,组建了数量庞大的乡勇。但当时陈芝廷对这些基业并没有太重视,因为当时他也没想到朱敬伦后来会当皇帝,当朱敬伦招募洋人建军械所的时候,他就很不满意,多次劝阻,当朱敬伦在新安修建交易所的时候,修建港口的时候,他都以一个乡绅的观念表示反对过。

现在看来,那些东西是朱敬伦最大的资本,军械所是兵工厂的掩护名字,因为军械所,朱敬伦的军队中拥有了精良的洋枪洋炮,交易所则是朱敬伦的钱袋子,有了交易所,朱敬伦才吸引到大批商人来交易,收到了大批的税收,建港口同样是这个道理,但当时的陈芝廷,全都表示了反对。

此时的陈芝廷,跟过去的位置不同了,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了,而且周游列国,让他思想潜移默化发生了改变,这个改变不是当时就形成的,而是在回国后不断的思考西方国家的各种事务慢慢转变的。

尤其是现在当了宰相,他的心胸跟过去的书生、举人完全不同了,过去他就是看不惯洋人,他就是不想看到蛮夷,恨屋及乌,所有跟洋人沾边的东西,他都不喜欢,哪怕当时在洋人的国家出使,他也不睁眼瞧那些洋人洋洋自得的大学和博物馆。

可现在慢慢回想起来,洋人的很多东西还是让很很震撼的,高耸入云的教堂,轰鸣奔跑的火车都让他觉得惊奇,而最让他感到恐慌的是,普鲁士那样的国家,竟然能做到人人都有书读,不管读的是什么书,人人识字这是很可怕的,中国是一个尊师重教的国家,以一个读书人的心态来看,这种让人人有书读的景象,实在是太刺激他了。

所以时间越久,陈芝廷就越是不盲目的反对洋人,从内心深处接受了洋人也是有可取之处的这个现实。所以他现在不但不反对跟洋人做生意,甚至巴不得更多洋人来做买卖,然后纳税呢。

现在他最头疼的就是钱,财政紧缺正是他自认为自己这个宰相当的不够格的最大原因,朱敬伦以登基为由,免除了福健、广東和广西三省今年的赋税,这是一笔千万级别的收入,不向农民收这笔钱,那就要从商人手里弥补。

因此陈芝廷很支持商人去做生意,但商人扩大生意是有限的,去年广東收入商税超过了千万,今年加上了福健和广西,肯定会增长不少,但是绝对不会超过两千万。而需要的开销实在太大。

真是不当家不知道盐米贵,他当了这个宰相后,还没有感觉到身居高位的尊崇,反倒是被来自各地的一份份财政预算弄得灰头土脸,各地都是要钱的,今时不同往日,过去清廷的地方管理,是地方先截留,现在则是统一的税务部门收上来放入户部,地方开销必须按照统一的格式进行申请。

因为历年的战争,各地都有大把的政务荒废,现在新朝新立,大多都是新官上任,或者老官留人,但所有人都想在这个新朝有所作为,因此都急于表现自己的能力,获取自己的政治资本,给新朝带来了一股新气象。

这新气象固然可喜,可都是要花钱的,南海县、顺德县说他们的桑田圩堤需要维护,申请拨银十万两,英德说他们的城墙打破了得修,番禺县说广州城许多房子被烧,需要重建,琼州府还说他们哪里今年遭灾了,有灾民需要救济。
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